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李元度

李元度

李元度(1821年-1887年),汉族,湖南平江县人。字次青,又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清朝大臣,学者。生于道光元年(1821)。4岁丧父。18岁中秀才。二十三年以举人官黔阳县教谕。著有《国朝先正事略》60卷、《天岳山馆文钞》40卷、《天岳山馆诗集》12卷、《四书广义》64卷、《国朝彤史略》10卷、《名贤遗事录》2卷、《南岳志》26卷等。其中《国朝先正事略》,荟萃清朝一代有关文献材料,尤为巨著。还主纂同治《平江县志》,《湖南通志》。光绪13年升任贵州布政使,同年九月廿七日(1887年11月12日)病逝任内。► 4篇诗文

人物生平

  清末,平江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才子,屡试不第而投笔从戎,终成著作等身的儒将,他就是李元度。

  李元度(1820-1887),字次青,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今平江县爽口乡沙塅村人。四岁丧父,靠母亲纺织换钱供他上学。十八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但以后他6次参加礼部考试,都未中第。

  咸丰三年(1853年),已经三十三岁的李元度投笔从戎,加入曾国藩湘军,充当幕僚,协助曾“辟佐戎机,调理营务”,深得曾氏赏识。曾国藩保举李为候选知县、加内阁中书①衔;后又保举同知②衔,赏戴花翎③。江西湖口之战以后,李元度便由军中文员改为将领。咸丰八年(1858年),李元

学术创作

  李元度转战南北,四处奔波,阅历丰富,熟悉社会民情,为治学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他热爱文史,即使戎马倥偬、政务繁忙之际,仍笔耕不辍。著述有《国朝先正事略》、《天岳山馆文钞》、《天岳山馆诗集》、《名贤遗事录》、《四书讲义》、《国朝彤史略》、《南岳志》、《同治平江县志》等30多种1500多卷。最有价值者当属60卷《国朝先正事略》,其中收录了清朝开基至同治200余年间1108位人物,分名臣、名儒、经学、文苑、遗逸、循良、孝义七类,采其勋绩议论、嘉言懿行,每人一传记之,林则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戴震、张问陶等人传略皆在其内,颇具史学价值。另外,40卷《天岳山馆文钞》,集中记载了平江县的碑、传、

轶事典故

  平江至今流传着李元度的不少趣事与传说,尤以“对字”趣话,令人拍案称奇。相传一天黄昏,李元度散步遇到一位江夏刘秀才问路。李嫌其语言唐突,以白眼待之。刘秀才只好和颜低声借问姓氏,李脱口而出:

  “骑青牛,过函谷,著道德五千言,老子姓李。”

  秀才答道:“斩白蛇,入咸阳,兴汉家四百载,高祖是刘。”

  李元度大惊,忙向前询问:“足下何处人氏?”

  秀才答曰:“江夏”。

  李元度问:“四水江第一,四季夏第二,先生居江夏,是第一,是第二?”

  秀才沉吟片刻,答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

李元度的诗文

过南皮怀张振之先生

清代李元度

路入南皮感不禁,乘槎博望旧知音。西州谢傅生前屋,东海成连梦里琴。

垂老才游通德里,爱才犹佩古人心。祈连高冢从谁问,欲荐甘瓜泪满襟。

赠越南贡使阮云麓 其一

清代李元度

白雉重劳贡越裳,珠崖铜柱效梯航。占星不藉南车指,就日曾观北极光。

杨柳雪飞新传舍,蓼萧露湛古诗章。何须更说珊瑚树,彩笔凌云锦七襄。

赠越南贡使阮云麓 其二

清代李元度

一疏曾闻荐马周,江干握手舣仙舟。鸡林敢诩诗增价,猿臂深惭相不侯。

海外有人询轼辙,山中容我伴巢由。送君心逐南飞雁,五字河梁地爪留。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