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英德风和尚
宋代: 敖陶孙
风师风狂无是处,文采成龙或成虎。
向来打橛钉虚空,今日入山还削锯。
晴窗洗出烟岩秋,休嗟李广不封侯。
见说行年今在坎,老慵且作囚山囚。
张连鲁仲本蜀人从其先宦岭表仅五六十年矣
宋代: 敖陶孙
毫州仙桧聃翁玩,西湖老桧陈朝馀。
区区草木定何意,多生要傍斋房居。
吾行东广足已劬,两年才到安期蒲。
菩提叶老还书蠹,波罗子重空悬壶。
地荒了不快人意,照耀南海何能无。
迩来划见张公子,火云肉山炼心水。
搜奇访古偶及这,破笑劳君相指似。
门前罄折得堵宫,诸天龙神俱俨容。
左呵右禁防所夺,上帝遗我驷玉龙。
问从张公得明证,指画桧身分四印。
嗟哉此老亦不逢,生世适当唐晚闰。
天回地转逢今兹,霸战王争了不知。
试看左纽足奇怪,虎胫骨贯龙鳞皮。
霜枝雪干如相偶,老大商山馀四叟。
年深几惯雷霆争,夜定一从牛兕走。
道形天貌吾何心,晚岁聊依清磬音。
忽然空中闻款綮,指李丈人勤远临。
更传坡仙曾设供,甘露缀枝如泼汞。
桃源事吒五柳翁,后世请将吾语用。
至日记见简辅汉卿二首
宋代: 敖陶孙
满窗晴旭散轻埃,报答生成只酒杯。
篇什正须今日用,岁时偏傍俗人来。
轻舠上藕泥初拭,小巷争鱼臭不开。
试作横竿权土炭,隐从夜半候阳回。
至日记见简辅汉卿二首
宋代: 敖陶孙
枕上吟哦安意好,新诗自觉鬼神扶。
遥传旧岁无多子,皆试新衣是早图。
天下自须胡伯始,江东只在管夷吾。
乡山此际当治麦,误矣为文傚两都。
中夜叹
宋代: 敖陶孙
臞庵胸中空濩落,正尔有愁无处著。
比来有酒三扪膺,突兀又似堆衡霍。
道边俗子略满眼,举扇障尘不容却。
正如白日杀快雠,草草九衢面皆恶。
不应叔末尽鬼魅,世道如此我何乐。
獐头鼠目动侮人,貌敬逡巡背轻薄。
其馀边幅辍周孔,汝身无苦何遭缚。
中原干戈六十载,八陵玉座尘漠漠。
假君无力堪汛扫,渠可忘忧置恢拓。
屯田边壘差易事,三十馀年束高阁。
呜呼吾君至仁厚,一言罢行水赴壑。
雷塘勺陂可复请,专创一司足经略。
牛犁居屋旋填补,虎士编氓间参错。
聊城指日下鲁奇,祁连刻期开卫幕。
行之十年倘未效,臣头请膏斩马锷。
奈何诸人忍奈事,天保正用初无作。
居然判道君北海,不复追随我西洛。
墨池到了须楯鼻。茶瓯小缓支铛脚。
儒生寂寞守太玄,共尽同归一丘壑。
杼山阁诗
宋代: 敖陶孙
摄身上诸峰,我无千手目。
神交庶子泉,梦老王官谷。
平生林壑趣,鱼鸟即往复。
杼山落何许,面势工投伏。
故人郊居赋,雌霓从众读。
大声嗑黄华,令德猗绿竹。
永言乘樏叟,会计踵纳麓。
方尊读书倚,肯效舞经祝。
幸当草木近,安事筵篿卜。
颜公况华扁,江令有馀馥。
骞掀鹏抟海,夭矫龙起际。
於焉峙横阁,渠是伯夷筑。
何年黄金弹,鸡狗随蹋踘。
还持挥蝇扇,静对振鹭瀑。
前山入手版,后水激帽屋。
风声逐孙登,星采向荀叔。
谁能治西曹,束带望赐沐。
清客班杂坐,动处草皆蓼。
乾坤磨旋蚁,身世蕉覆鹿。
异时留岘首,羊公难讳独。
子客昆山得荐严荐严长老时道人散朗开远不
宋代: 敖陶孙
平生庾公尘,可涴通州泥。
朅来海门上,日瘦气惨凄。
春风有相导,佚我以闼闺。
前身定闻法,梦作三生猊。
悟公痴钝禅,迎客忽虎溪。
招要得半席,纸帐春缯绨。
东轩养苍云,大似开昔迷。
计程南山北,托宿东院西。
绝怜维摩休,而置法喜妻。
是身於虚空,了不碍角圭。
四大师本无,客亦何所携。
颇闻弁山隅,髯松人儿啼。
山神喝连声,已受三十篦。
岂知沩山牛,未脱靶与犁。
去来同一云,未觉道理睽。
幸忽使竹归,留与老凤棲。
鉴齿恐无对,后期当噬脐。
寿通守赵寺丞
宋代: 敖陶孙
忠简公骑箕尾星,千古万古明天庭。
在天高庙足欢喜,敕使孙枝扶炳灵。
辍身仙班寄闲逸,阊阖正绕烟花出。
朝元冠剑妥未动,一笑明朝作人日。
汉家最重水衡丞,廪饩钱多上所能。
掌藏颁用渠式法,置之忽分淮股肱。
春风作意回焦土,黄池崎险尔如许。
区区鼠辈何足砾,此心本应僧伽祖。
甘泉酒作真珠红,和气已堕胡休中。
奋髯抵掌直细事,参佐同此祥冲融。
大江洸洸去无极,江南老人候舟色。
诸公归补父兄处,二十五城那得直。
海门短簿初来时,青衫恰辍惟烟姿。
兴来得句自推激,为公压倒崧高诗。
思古人
宋代: 敖陶孙
思古人,思古人,
古人皦皦若日月。我欲剖棺斩出古人心,
惟见苍苔漫白风。请陈古人心,
君勿骇客言。古人惟一真,
可使风俗皆还淳。杀鸡不及林宗,
炊黍不候庞公。雪中安道兴适尽,
坐上公荣樽已空。呼酒径劝君,
欲眠即遗客。嵇康巨源不为绝,
戴崇彭宣本相得。徐庶失老母,
密如玄德不能夺之臣。严陵薄宦情,
狎如文叔不能止客。包胥伍员不失其为友,
羊祜陆抗不害其为敌。我有蒸壶,
安事隐语。我但食韭,
安用多种。割肉元知方逆真,
拿金岂即刘叉勇。古人心事有如此,
何至颜色相媚奉。道衰舛仁义,
世乱生奸雄。君知臧否不挂口,
正虑匕首揕其换。我生恐无用,
我死知无闻。作书预与儿辈诀,
葬时定觅要离坟。
敖陶孙
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自称“东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学,曾写诗送朱熹,又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受株连贬官。官至温陵通判。宝庆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诗集》2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见其佚诗。
FACESOHO知行者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