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卷与晤对,日日有新闻。青山不世情,时时有佳宾。
不动利害心,且无将迎勤。自得村童乐,何须市朝纷。
种菊绕庭砌,黄花俟秋芬。琴书便当归,免使思白云。
犁锄理荒秽,菽水娱朝昏。此外何所慕,甘作耕桑民。
先师紫阳翁,雅爱穷幽微。前贤有遗迹,所至皆发挥。
千古庐山高,白鹿遇亦希。何人实经始,閟藏启天机。
临流勘书台,隐然钓鱼矶。圣朝始加贲,泉石生光辉。
榛莽百年中,潜长虎豹威。衣冠固不论,樵牧亦寥稀。
今昔有显晦,山川无是非。先生适剖竹,按图重歔欷。
斩荆得遗址,涧绕山合围。买田敞堂塾,岂将终遁肥。
学子共栖集,相与咏而归。继圣讲绝学,咳唾落珠玑。
此理忽森著,鱼鸢真跃飞。小子恨晚遇,讲席吊及依。
升堂拜遗像,泫然涕沾衣。幸今主盟人,高识可与几。
光风霁月意,端欲贤圣希。时来一讲订,诸生佩弦韦。
超然此会意,规范喜无违。徘徊不忍去,暮宿留山扉。
因极昔游处,恍如身泗沂。矧复洞中友,进步方騑騑。
永矢忘世味,来食此山薇。
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
平生此名山,籍籍满吾耳。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
行行到绝顶,尘世知隔几。云烟出其下,渺视犹万里。
山川与人物,往往尽蒙被。始疑翻雪涛,混同一彭蠡。
顷刻开一罅,初见山逦迤。仿佛人世界,未可详目指。
山中为予言,此地去天咫。风雨晦冥候,与世殊不似。
霖潦方下作,山头旋磨蚁。云深此埋屋,山下乃不尔。
历验予所言,其言亦非诡。未必隔仙凡,高深实殊轨。
初夜现佛灯,数星林末起。如萤复如炬,或明亦或止。
昔闻颇甚怪,今见乃如此。寄语登山人,仍须细穷理。
上帝降斯民,厥初存秉彝。古昔世教明,大道行坦夷。
裘葛顺冬夏,饮食充渴饥。非有慕于外,夫妇皆与知。
岳渎气既分,民风日浇漓。仁义既榛塞,教化悲陵迟。
隐然善端著,不胜奸伪滋。其至藉吾道,纷纷取世资。
阳尊若示公,阴叛实济私。孟氏极雄辩,剖晰精毫釐。
言言七篇在,炳如日星垂。千载嗟晦蚀,大义谁复提。
延陵有佳孙,好学谨操持。传授有所自,源派分江西。
若为日用功,义利早辨之。细读象山记,妙意良在兹。
愿言不为穫,努力但耘耔。堂前有松桂,年年长柯枝。
生意不自已,何心论报施。请子对佳木,长哦经德诗。
寒食后一日赵国兴携具拉游清风峡登一览亭分韵赋诗以尘埃已逐双溪去为韵得已字
家家趁寒食,看花雒城里。孰知我辈人,屐去登山齿。
千峰据其高,一览无馀美。小溪山下来,青烟林末起。
俯瞰阛阓居,总在尘埃底。洒樽遽移下,诗兴良未已。
因念读书人,故事为重纪。
至后一百五,春光正韶华。往往天气少,多与人事差。
今年特清朗,川原烂红霞。埋头卷书册,访友况不赊。
尽日俱襄阳,满城同看花。百种斗红紫,意气各雄夸。
忽焉有招呼,径醉碧桃家。主人意厚甚,更约观金沙。
而我方与子,浩荡兴无涯。但恐催日驭,所幸未西斜。
行行复行行,小筑逢异葩。杂然不知名,品品亦自嘉。
园翁旋相问,酌酒仍烹茶。珍重颇深简,市井避喧哗。
子乃若有告,未语先咨嗟。愿言更出郭,前林路非遐。
会当有奇遇,始信我不讹。果见山下蒙,一泓莹无瑕。
渊然蟠蛟龙,不为藏黾蛙。稍稍出奇怪,罗列如髻丫。
须臾耸崭绝,炼不经女娲。特立如丈夫,匪可干以邪。
相与发浩叹,题品乃未加。因念世沈晦,岂但如尔耶。
乘风且归欤,投林有昏鸦。聊为赋此诗,醉笔歌龙蛇。
书阁高几寻,其高不可知。但见读书人,心与千古期。
藉此閒旷地,端坐穷轩羲。世尘飞不到,月霁光风吹。
况复揭扁榜,字画天下奇。妙有指南处,世人那易窥。
昔闻堂上声,斲轮尝笑之。而子得深省,不觉糟粕遗。
终日几案乐,舍此归其谁。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