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十月孤,廿六母见背。与君生略同,披图泪先坠。
八岁我受书,夜窗烛如晦。我读辄不忘,母命再促睡。
程课乐有馀,纵性笞不贷。孤儿今日身,母心当日碎。
以君孤苦年,视我尤蓰倍。君能体母心,母劳乃汝爱。
温严皆母恩,恩状岂可绘。儿兮手中编,母兮机上泪。
萧萧城北庐,风木作青黛。
王畿制既紊,大都乃偶国。乡遂变轨里,都鄙乱阡陌。
均人失所掌,平土恶可得。元魏诏均田,自上之指给。
男妇逮奴婢,田受各有级。扰民恩不周,制地已无术。
元稹画作图,周主所叹惜。吏民诏先习,一岁行不及。
视魏倘设施,五十或笑百。宣和乃置局,投牒任诬白。
私田指天荒,主者反租役。鲁山阖县田,尽括不留隙。
夺良以入公,夺公复有贼。均地不可行,均税济其塞。
郭咨孙琳方,救敝出末策。美名固可慕,实施竟何益。
天下方骚然,废书三太息。
论学疑植党,著书或谤诽。陆宣校医方,程子却讲艺。
匪惟保厥身,正以善养气。痛赵尚笺骚,蒙伪乃注契。
紫阳心更苦,矧复伤五季。人伦苟不绝,天意必有寄。
方冬木尽脱,生机盖下被。乱世重吾儒,义长在天地。
哀哉二刘子,冻馁死无畏。群盗已蜂起,谷食日踊贵。
妻子相去远,教授废陈肄。刑不威小人,礼不正在位。
虚有建学名,而无弘道计。方领矩步伦,展转沟壑毙。
后进失师承,攘寇入不义。伤哉魏玄成,著论为流涕。
日昃消阴翳,暝霭催林乌。秋帝解人情,慰我以望舒。
张筵挈丝桐,乐酒倾杯壶。郑子奏高山,张生和于于。
清风响林樾,高步坛壝虚。夜半逍遥游,江上生明珠。
连舟杂宾饮,狎坐皆丽姝。左顾河岸南,右眺城楼隅。
皎皎天与水,嘈嘈笙若竽。灯阑出瓴甋,沙白横烟墟。
柔妻粉黛光,款款临前除。稚女斗红绫,团团得双鱼。
黄园集俦侣,明塘长菰蒲。陈洵苦为诗,露立鹭两趺。
赏心情所极,即景境亦娱。浦江辟楼扃,栏槛与海俱。
潘子忽过从,邓君持轩车。飞龙蹴波浪,落雁沉江湖。
朱颜发越艳,渌酒歌吴趋。廿年今夕情,若或先后殊。
欢怀忽以觉,一事无复馀。俯仰池上柏,灭没洲中凫。
疏星渐隐约,来朋空归欤。岭东望不极,江南哀具区。
朔风催雪天欲雨,秋娘老去丁沽路。不知听歌人更老,题句瘿庵已丘墓。
乱从丁巳召强藩,徐泗连兵入天府。群帅如罴复如虎,皖直奉洛继以鲁。
黄河北来日相杀,矧复兵饷借索虏。祸连西北迄东南,地尽察绥放吴楚。
岭表劳师渡湘汉,势成南北无沛羽。纷纷部曲人异谋,不各相杀则相觑。
十州百姓死其下,民实何辜国焉祚。北客尔来十五年,戊壬我南止松沪。
越庚及癸再言归,娇女已长弱妻妪。先墓萧萧阙洒扫,深山林密盗无数。
不敢言老望归祭,曷反苍颜对封树。简岸我师卅年别,展谒汾江亲请语。
人心风俗何以乱,不在政治与军旅。始于邪说终暴行,世乃一乱乱无度。
由癸溯今星四周,去乡山川更修阻。坐观群儿戏北郭,一若雄鸡戴金距。
日以同类伤爪嘴,不如猎狗逐郊兔。我独治诗远思古,陈王阮公谢鲍句。
上及乐府诗三百,发为文章用笺注。岁阑百事尽废除,欲理性情与人与。
可怜人共叹饥寒,群儿又作鱼龙舞。
影落秋池阴,斜阳在高树。荷根互偃仰,流光一朝暮。
园草日以黄,游客不如故。层云出海子,重台接城庑。
萧条昨过往,林木长烟露。嬉游上京地,士女虽无度。
自昔富庶邦,不谓变墟墓。辕驹困刍秣,君子逐鸡鹜。
孰知茶荈贱,已损饔飧数。嗟嗟叶下禽,饥无残饵哺。
晨鸡告熹微,夜铎响不敌。南街动役车,乱起在朝夕。
十年子不来,去欲万里息。梗修江浦驾,邅回汉皋驿。
河冰宵始合,川树绿犹积。栖栖天下事,皇皇行路客。
风尘不共聚,湖山乱无极。闵予说诗书,欲归失乡国。
老作幕府宾,愿子盍家食。今归良足欣,残贼阻于役。
夏馀共啜荈,秋尽犹依松。园林转青阳,念子胡绝踪。
夙疾淹岁时,遇我言家讧。席荆每慨然,携侍或径从。
累葛莫蔓樛,旨蓄不御冬。金尽似苏季,礼阙非皋佣。
速子实死繇,疲旅益病重。以子好诗书,既乃思云风。
著籍洪宪臣,事与刘叔同。知耻较彼贤,我为歌商颂。
感兹伤子逝,论子使世恫。春溪长百草,野蕨渐紫茸。
寂寂子倘来,悠悠亦无穷。
骊成有碣石,乃沦东海傍。惟彼原子思,学道病不行。
君平何寂寞,身世皆相忘。读易管渡辽,避世王东墙。
邠卿委时命,伏生兴流亡。持此不拔心,何问屯与康。
数子守高义,千秋能颉颃。苕苕岁云暮,来日何堂堂。
李生文学儒,学成不还乡。臣朔独苦饥,作赋追东方。
乱世不右文,万舞徒方将。吾衰逝不顾,惜汝年犹强。
朱梅发绿苞,绝阴转新阳。万物盖已除,生气中亦藏。
何意残贼人,天降独未央。
黄节(1873—1935),广东顺德人,清末在上海与章太炎、马叙伦等创立国学保存会,刊印《风雨楼丛书》,创办《国粹学报》。民国成立后加入南社,长居北京,袁世凯复辟帝制期间,黄节频频撰文抨击,致遭忌恨。此后,不再从事新闻舆论工作,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1917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专授中国诗学。1922年拒任北洋政府秘书长,后曾担任过一年的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兼通志馆馆长。因对时局不满,在1929年辞职,仍回北京大学,同时兼任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1935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