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
宋代: 苏轼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
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
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
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
入门便清奥,怳如梦西南。
泉源従高来,随流走涵涵。
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
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
借汝腹中过,胡为目眈眈。
新荷弄晚凉,轻棹极幽探。
飘摇忘远近,偃息遗佩篸。
深有龟与鱼,浅有螺与蚶。
曝晴复戏雨,戢戢多于蚕。
浮沉无停饵,倏忽遽满篮。
丝缗虽强致,琐细安足戡。
闻昔周道兴,翠凤栖孤岚。
飞鸣饮此水,照影弄毵毵。
(此古饮凤池也。
)至今多梧桐,合抱如彭聃。
彩羽无复见,上有鹯搏aa12。
嗟予生虽晚,考古意所aa13。
图书已漫漶。
犹复访侨郯。
《卷阿》诗可继,此意久已含。
扶风古三辅,政事岂汝谙。
聊为湖上饮,一纵醉后谈。
门前远行客,劫劫无留骖。
问胡不回首,毋乃趁朝参。
予今正疏懒,官长幸见函。
不辞日游再,行恐岁满三。
暮归还倒载,钟鼓已aa4aa4(音谙)。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
宋代: 苏轼
生逢尧舜仁,得作岭海游。虽怀跫然喜,岂免跕堕忧。
暮雨侵重膇,晓烟腾郁攸。朝盘见蜜唧,夜枕闻鸺鹠。
几欲烹郁屈,固尝馔钩辀。舌音渐獠变,面汗尝骍羞。
赖我存黄庭,有时仍丹丘。目听不任耳,踵息殆废喉。
稍欣素月夜,遂度黄茅秋。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
萧然三家步,横此万斛舟。人言得汉吏,天遣活楚囚。
惠然再过我,乐哉十日留。但恨参语贤,忽潜九原幽。
万里倘同归,两鳏当对耰。强歌非真达,何必师庄周。
范景仁和赐酒烛诗复次韵谢之
宋代: 苏轼
笙磬分均上下堂,游鱼舞兽自奔忙。朱弦初识孤桐韵,玉琯犹闻秬黍香。
万事今方咨伯始,一斑亦我愧真长。此生会见三雍就,无复寥寥叹未央。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宋代: 苏轼
未易尧舜德,何须数舜功。
小心仍致孝,余事及平戎。
典礼从周旧,官仪与汉隆。
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残句风师挟帝令
宋代: 苏轼
风师挟帝令,号呼肆徂征。
云师畏推逐,蓄意不敢争。
雨师旷厥官,所苟朝夕生。
帝眷一夕回,旱识旦暮行。
翻然沛膏泽,夜半来无声。
青秧发广亩,白水涵孤城。
送李公择
宋代: 苏轼
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故人虽云多,出处不我谋。
弓车无停招,逝去势莫留。
仅存今几人,各在天一陬。
有如长庚月,到晓烂不收。
宜我与夫子,相好手足侔。
比年两见之,宾主更献酬。
乐哉十日饮,衎衎和不流。
论事到深夜,僵仆铃与驺。
颇尝见使君,有客如此不。
欲别不忍言,惨惨集百忧。
念我野夫兄,知名三十秋。
已得其为人,不待风马牛。
他年林下见,倾盖如白头。
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
宋代: 苏轼
新月照水水欲冰,夜霜穿屋衣生棱。
野庐半与牛羊共,晓鼓却随鸦鹊兴。
夜来履破裘穿缝,红颊曲眉应入梦。
千夫在野口如麻,岂不怀归畏嘲弄。
我州贤将知人劳,已酿白酒买豚羔。
耐寒努力归不远,两脚冻硬公须软。
小圃五咏 其一 人参
宋代: 苏轼
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玄泉倾海腴,白露洒天醴。
灵苗此孕毓,肩股或具体。移根到罗浮,越水灌清泚。
地殊风雨隔,臭味终祖祢。青桠缀紫萼,圆实堕红米。
穷年生意足,黄土手自启。上药无炮炙,龁齧尽根柢。
开心定魂魄,忧恚何足洗。糜身辅吾生,既食首重稽。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FACESOHO知行者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