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常山绝顶广丽亭
宋代: 苏轼
西望穆陵关,东望琅邪台。
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
相将叫虞舜,遂欲归蓬莱。
嗟我二三子,狂饮亦荒哉。
红裙欲先去,长笛有余哀。
清歌入云霄,妙舞纤腰回。
自従有此山,白石封苍苔。
何尝有此乐,将去复徘徊。
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
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
南乡子·春情
宋代: 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迨作《淮口遇风诗》,戏用其韵
宋代: 苏轼
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有儿真骥子,一喷群马倒。
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
何如陶家儿,绕舍觅梨枣。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和王定国
宋代: 苏轼
离歌添唧唧,古曲拟行行。
不作相随燕,空吟久住莺。
瞢腾君上马,寂寞我回城。
明日东门外,空舟独自横。
柏
宋代: 苏轼
故园多珍木,翠柏如蒲苇。
幽囚无与乐,百日看不已。
时来拾流胶?一作肪?,未忍践落子。
当年谁所种,少长与我齿。
仰视苍苍干,所阅固多矣。
应见李将军,胆落温御史。
问渊明?或曰:东坡此诗与渊明反,此非知言也。
盖亦相引以造意言者,未始相非也。
元祐五年十月十四日。
?子知神非形,何复异人天。
岂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
我引而高之,则为星斗悬。
我散而卑之,宁非山与川。
三皇虽云没,至今在我前。
八百要有终,彭祖非永年。
皇皇谋一醉,发此露槿妍。
有酒不辞醉,无酒斯饮泉。
立善求我誉,饥人食馋涎。
委运忧伤生,忧?一作运?去生亦还。
纵浪大化中,正为化所缠。
应尽便须尽,宁复事此言。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
宋代: 苏轼
窈眇文章宜和寡,峥嵘肝肺亦交难。
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忽见秋风吹落水,遥知霜叶满长安。
诗成送与刘夫子,莫遣孙郎帐下看。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
宋代: 苏轼
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
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
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稭灰。
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
凤翔八观,并叙 其七 李氏园
宋代: 苏轼
朝游北城东,回首见修竹。下有朱门家,破墙围古屋。
举鞭叩其户,幽响答空谷。入门所见夥,十步九移目。
异花兼四方,野鸟喧百族。其西引溪水,活活转墙曲。
东注入深林,林深窗户绿。水光兼竹净,时有独立鹄。
林中百尺松,岁久苍鳞蹙。岂惟此地少,意恐关中独。
小桥过南浦,夹道多乔木。隐如城百雉,挺若舟千斛。
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尽东为方池,野雁杂家鹜。
红梨惊合抱,映岛孤云馥。春光水溶漾,雪阵风翻扑。
其北临长溪,波声卷平陆。北山卧可见,苍翠间硗秃。
我时来周览,问此谁所筑?云昔李将军,负险乘衰叔。
抽钱算间口,但未榷羹粥。当时夺民田,失业安敢哭。
谁家美园囿,籍没不容赎。此亭破千家,郁郁城之麓。
将军竟何事,虮虱生刀䪅。何尝载美酒,来此驻车毂。
空使后世人,闻名颈犹缩。我今官正闲,屡至因休沐。
人生营居止,竟为何人卜。何当办一身,永与清景逐。
赠青潍将谢承制
宋代: 苏轼
吾皇有意缚单于,槌破铜山铸虎符。
骁将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领五千都。
周王常德须攘狄,汉帝雄才亦尚儒。
君学本兼文武术,功名不必读孙吴。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FACESOHO知行者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