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王世贞的诗文全集308/531页

马鞍山陆氏园送别子与得新字 其一

明代 王世贞

送君冰雪地,梅意独含春。晚更怜山色,穷能恋故人。

篘来社酒煖,猎罢野厨新。昵昵深杯后,俱誇未死身。

春日同于鳞茂秦集韦寺水亭分韵得重字

明代 王世贞

偶成春服始,挟侣问幽踪。芳草近寒食,空林闻午钟。

惊波双鸟出,迷路一僧逢。欲竟名园者,停杯感慨重。

题宗良王孙摩尼庵

明代 王世贞

君家斋头十九首,一首一颗珠光流。平陵颇梨吐五色,欲与舍利俱千秋。

骊龙有颔那可采,罔象无心翻见投。爝火自来难斗日,丰城双剑黯然愁。

满歌行

明代 王世贞

为善无近名,不见古人,逊天下躬耕。逃之渭水,洗耳见轻。

又言为恶无近刑,不见古人,佯狂漆身。清质浊文,卒称逸民。

桓文假仁,乃霸四海。盗蹠脯肝,以牖下死。乾坤失信,刚柔安纪。

五星背躔,焉所照理。我欲为善,善不可为。我欲为恶,恶非所知。

刑名之间,余其庶而。何以导之,仪狄我师。栖山得玉,将刖而足。

泅海得珠,将剖而肉。不如种田亩,得秫与粟。家蓄五母鸡,二母彘。

一日一饱,三日一醉。出则止野,归则止舍。不知有天,无论在地。

东邻送丧,西邻生儿。寒暑为垆,风雨鼓之。销冶红颜,以就衰羸。

旷视今古,曷如蜉蝣。智者亡何,聊以不忧。王孙达生,厥师庄周。

庄周怖死,抑孰与俦。

如梦令 偶题

明代 王世贞

韦杜去天尺五。日炙锦蔫红腐。占尽洛阳春,不放东君做主。

何处。何处。归梦一蓑烟雨。

题阙 其六十三

明代 王世贞

每读梁史残,愀然感僧辨。奸雄志逐麇,肘腋遂中变。

焚骨饮其灰,王颁解修怨。论功不受赏,竟免丹书谴。

良胜伍行人,终成徇知恋。此身复为奢,沈冤竟谁唁。

龚壮更超然,巴山从所愿。

赠华存叔鸿胪还朝短歌一章

明代 王世贞

君不见相如不肯甘赀郎,赋成六传游故乡。太守前驱令负弩,千秋词笔增辉光。

男儿致身厌凡格,又不见华郎亦是文章伯。昨拜鸿胪奉使归,门前皂盖如鸦色。

玉壶乍乾歌乍停,银河荧荧隔两星。君星是使我是客,回首浮云千尺青。

思归二篇 其二

明代 王世贞

汉网既弥天,万羽争见张。朔风起不周,安能远飞翔。

凤皇虽五色,在罗焉得祥。仰天一雄鸣,雍然中宫商。

豪鸷击鲜翰,觜距血纵横。与子既殊德,畴见不相妨。

虽复化为鸠,耽耽未可量。竦翼东南飞,天池浩茫茫。

感述六十韵

明代 王世贞

历历行藏事,秋霜积泪痕。十年曾结客,诗句满中原。

一跌身同赘,频惊舌屡扪。未风谁辨草,先火欲明璠。

避晋传江左,栖吴类武源。中丞双豹尾,刺史五熊轓。

奕叶陪皇运,生成总国恩。徵书向州府,束帛去丘樊。

识监羞司马,为儒陋叔孙。赋题秦女凤,班逐汉臣鹓。

所际垂衣主,宁期泣扇媛。侯门罢投谒,天路隔攀援。

勋业时名左,文章世态论。纵迟甘曳尾,那肯羡乘轩。

难已东方设,歌仍下里喧。四愁虚望岳,三刖竟悲昆。

黯澹白云署,风尘黄鹄翻。几人甘蠖屈,吾岂厌鹏鶱。

才拙知何补,时平借不冤。寝兴惟早莫,朋旧绝寒温。

海席鲈鱼鲙,燕盘苜蓿飧。身安束湿久,道以积薪存。

休沐怜妻子,寅恭得季昆。篇成多和瑟,曲罢有吹埙。

颇解讥衰凤,无能托化鲲。迩来工上下,愁说会平反。

一旅勤王室,千秋启塞垣。紫衣归汉市,碧血洒周墦。

泣雨谁看粟,投晖尚覆盆。幸陪郎署席,亦负野人暄。

恋禄违辞绂,惊心阻叩阍。缇兵时络绎,中旨夜趋奔。

麋鹿何罹网,羝羊更触藩。向来边事棘,独使圣忧敦。

筹筴明光秘,祠禖太乙尊。任方优将相,尘已动乾坤。

列帜蟠狐岭,连烽逼雁门。地炎边马习,月黑羽书繁。

飞饷三边转,材官六郡屯。元戎假黄钺,天子授朱鞬。

贾傅宁谈饵,娄生或请婚。女红全扫越,汗血未归宛。

野色徵龙战,原蒐益虎贲。鼓鼙秋转急,戈甲昼仍昏。

质子空都护,孤儿总陆浑。壮怀频舞逖,清啸久输琨。

智士甘怀宝,忠臣惜丧元。蛾眉各燕赵,鱼腹自湘沅。

岁月无乾土,生涯有故园。云齐吴渚稻,潮满沃洲荪。

熟柚金分筥,芳篘玉满樽。问津迷远楫,息路悟归辕。

其若频年使,仍传一札言。民穷怯蛇虎,吏巧猎鸡豚。

巧似驱渊獭,穷如失木猿。三江先雨涸,万柳后春髡。

垂老脂俱尽,公庭泪暗吞。衣冠十道使,烟火几家村。

羁旅馀皮骨,朝廷问本根。茫茫竟何所,肠断赋招魂。

清明日偶成 其二

明代 王世贞

岁岁年年世事非,朝朝暮暮故人稀。唯因白骨无穷尽,新鬼犹堪旧鬼饥。

王世贞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