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十二首 其五
明代: 于慎行
欢游横塘岸,侬望长安道。昔为同心花,今成断肠草。
子夜歌十二首 其六
年少不为乐,夷犹欲谁与。不见东门花,落地如红雨。
子夜歌十二首 其七
明旦沟水头,折柳牵郎衣。郎心如流水,东去何时归。
子夜歌十二首 其八
谁令冰不寒,谁令火不热。雨霜涂前除,侬思底得绝。
子夜歌十二首 其十
相逢不须臾,相看长脉脉。木末采芙蓉,莲子何由得。
子夜歌十二首 其十一
侬如水中石,波至亦累累。欢如陌上尘,左右从风吹。
子夜秋歌 其三
露井冻银床,秋风生桐树。任吹桐花飞,莫吹梧子去。
子夜秋歌 其四
别欢三春月,思欢九秋霜。霜华上玄鬓,侬心底不伤。
子夜冬歌 其一
朔风吹北林,玄冰结远岸。君心非松柏,岁寒那不变。
子夜冬歌 其二
万里覆寒云,千林飞素雪。此时为欢愁,心如三伏热。
于慎行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