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出自唐代 白居易 的《空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冷的月光洒向宁静的小屋,梧桐的树影映在屋门口的珍珠帘子上。
秋霜欲下,玉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寒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

注释
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
真珠帘:真珠即珍珠,形容帘子的华贵。

资料:
1、冯盈之,张艺著.服饰文学作品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07:269

赏析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夭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一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所以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

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906-907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0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含愁独倚闺帏,玉炉烟断香微。毛熙震《清平乐·春光欲暮》
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乔吉《小桃红·春闺怨》
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蔡伸《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潘希白《大有·九日》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杜审言《登襄阳城》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