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贺知章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6篇诗文

轶事

乞名
  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玄宗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
  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贺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贺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人生修炼
  贺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

野史逸闻

  贺知章,在西京宣平坊有住宅。他家对门有一个小板门,经常看见有一个老人骑着驴在那儿出入。过了五、六年,再看那老人的脸色衣服象原来一样,没有变化。也看不到他的家属。询问巷中的邻里,都说是西市卖穿钱绳索的王老,再没有别的职业。经观察,看出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贺知章经常在空闲日子到王老那里去,老人迎接很恭敬谨慎。他只有一个使唤童子。贺知章就问他的职业,老人很随便地回答。由于和他往来增多,逐渐地更加尊敬,言论也逐渐多起来,于是在言谈中说了他善于修道炼丹之术。贺知章平素尊信道教,所以愿意拜老人为师。后来贺知章和夫人拿一颗明珠,自己说是在家乡的时候得到的,珍藏了多年,特地敬献给老人,请求老人给讲授道法。

生平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

书法的成就

  世人皆知贺知章的文采,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贺知章的书法。我们书法爱好者能够看到的贺知章的书法代表作品就是其代表作草书“孝经”了。贺知章书法善草隶,窦臮《述书赋》称:“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实一望而写忧。”窦蒙注云:“(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李白有《送贺宾客归越寺》云:"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为世传诵。传世书法作品中,墨迹有

纪念建筑

秘监祠
  贺知章秘监祠(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
  相传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郡守莫将在贺知章读书的故地(绍兴)重建“逸老堂”,以祀贺知章和李白。乾道五年(公元ll69年),太守张津重修。宝庆三年(公元l227年),太守胡矩重新进行维修。元至元年间(公元1335-l340年),逸老堂和涵虚馆合并,改设水马站,分为南北二馆,贺秘监祠被废址。至正十九年(公元l395年),浙江分省命理问邱修馆舍,得知章像于芜秽中,于是就在驿站东西的偏房作祠堂祀之。明洪武初年,南北二馆合并为一驿站,将祠堂迁至今天的位置上。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l782年?)建后殿。现存建筑为清同

贺知章的诗文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