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郑珍的诗文全集3/10页

屋漏诗

清代 郑珍

溪上老屋溪树尖,我来经今十年淹。上瓦或破或脱落,大缝小隙天可瞻。

朝光簸榻金琐碎,月色点灶珠圆纤。春雨如麻不断绝,尔来正应花泡占。

始知瓦舍但名耳,转让邻茅坚覆苫。溜如海眼泻通窦,滴似铜壶催晓签。

入室出室踏灰路,戴笿戴盆穿水帘。伊威登础避昏垫,湿鼠出窟摩须髯。

尘桉垢浊谢人洗,米釜羹汤行自添。西间书室素完好,陈籍㞚几供便拈。

不虞一夕出意外,白蟫溺死埋缥缣。咸阳一炬怨秦火,似此宁更将人嫌。

桑土绸缪悔不早,无术得将诸窍阉。承以瓶盘桶罂缶,一器巧使二孔兼。

木皮竹萚亦有用,弥缝其阙通之檐。补苴制漏固穷计,塞流挽倒吾何谦。

妻孥坐对莫类蹙,不荷天慈心更恬。??齧齧任相责,高明鬼瞰真吾砭。

五日雨中与同人钓溪上

清代 郑珍

心想就澄澹,老去方自兹。为乐爱佳节,欢涂多所怀。

来日岂不给,过此情已违。亦复惜无因,废时又可哀。

天与一日閒,重以数子谐。霏微息还作,榴花红缀枝。

入林苦黏屦,纵饮徒沈迷。门前即溪上,笠钓意亦宜。

得鱼非我必,藉摅山水期。雨细容小住,甚便收筒回。

与柏容论画

清代 郑珍

痴翁造化才,天马不受络。手补乾坤缺,山水有全著。

拙我何敢望,兴至时间作。常思有事业,而暇谋此乐。

哲兄亦多好,见弹求鴳雀。生平傥得闲,消遣殊不恶。

但闻识者说,此事无死缚。须得心目间,苍莽露厓崿。

下笔逐所见,兔走兼鹘落。意境会其全,形似在所略。

必执谱论求,一锢反难药。君家列高架,古墨未萧索。

苟能得残剩,巳足自挥霍。嗟嗟语徒然,吾意殊菲薄。

劝群写无逸,他时献謇谔。会有曹将军,貌群淩烟阁。

不然谢幼舆,亦当置丘壑。

醉归

清代 郑珍

酒壮夜行胆,长歌声绕林。入竹闻犬吠,遥看镫影深。

虚堂聚学子,为说梁父吟。古人不可见,弃置徒劳心。

酷暑黎柏容

清代 郑珍

赤丸黏天不可落,发兴欲坐扶桑閒。平头奴子扇大扇,下视海水波如山。

自晓至暮去不得,垂颐喘气筋骨孱。坐卧不成渐作病,心之烦乱何由删。

柏容健者能说鬼,落笔娭笑含讥讪。伏枕张目懒动起,细听吟弄追痴顽。

转恨人生让若辈,带萝被荔从狸斑。委去拘拘此形蜕,虽有寒暑谁能患。

蝉声停树蝇在壁,仰瞻雨意愁天悭。暍死书生一芥耳,嗟哉禾黍关痌瘝。

溪上水碓成

清代 郑珍

贫家一举动,终始靡不难。区区水碓耳,匝月功始完。

馀岂好多事,在昔多所艰。赤脚老丑婢,媻姗聋且顽。

遣之事舂簸,炊或不给焉。有时得母助,乃始足一餐。

无已作此举,令水为舂人。内顾无竹木,未免乞比邻。

稽迟到兹日,始已事而竣。狭巷清且驶,白石周四垣。

回回外板斡,苏苏云子翻。佣者相顾喜,贺我舂百年。

嗟我佃耕此,瘠确缘溪干。年丰不偿苦,足得十大盆。

安能尽碓力,碓成殊养閒。苦心顾为此,亦觉笑旁观。

世事那计尽,感慨系斯篇。

刷池

清代 郑珍

池割屋下田,水从檐上来。中有白莲花,凭空起瑶台。

相看过一夏,秋来更争开。未便就衰歇,此花真吾侪。

池畔列稚柳,冗密蛛丝排。瓜藤杂蒿蔚,亦复藏蛇蛙。

莲心虽水言,未免嫌污莱。为费半日力,细与亲刊裁。

忽然满眼光,鲜净不可揩。乃知清贵品,故以删刷佳。

上有两弓地,年年种蔬鲑。欲著小茅亭,于此悬诗牌。

衬点好意境,得闲即构哉。天意似怂勇,宅西出古梅。

久岁没荆棘,牧童告我才。拟俟放花时,移向池边栽。

又蓄数盆兰,安置颇未谐。待我亭成时,同来伴樽罍。

山人素了了,此意岂复騃。小住便佳耳,百年非我怀。

夜起

清代 郑珍

篱头老茭中夜鸣,淅淅飒飒如人行。开门风过月照地,竹根草脚皆虫声。

菊花未睡解留客,白衣黄帽相逢迎。人生千岁要有死,百年况是风中镫。

须臾清境偶然得,众人入梦谁当争。苏张恍惚在人世,但看藻荇仍纵横。

明宵风景纵有此,知否山人呼得醒。

乘凉

清代 郑珍

草树入岑寂,月迟还未来。竹风泛萤至,清夜方悠哉。

已非暑中剧,乃复适所怀。诵声何琅琅,镫红满高斋。

未觉太古远,萧萧眠缘苔。审体已便足,烦营空尔佳。

月下醉歌

清代 郑珍

明月本在东林间,不知何时走上天。为贪杯酒未及顾,失尔去路无由攀。

惟见青空似碧海,琉璃万顷嵌银盘。咫尺人天不相管,何况世外求神仙。

蓬莱瀛洲果何处,秦皇乃葬骊山边。固知仙骨有时朽,惟尔飞光最长久。

西升东没无穷期,白免捣药延尔寿。如何醒眼看世人,不伴玉皇饮天酒。

宋无忌,娥影珠,一日奔驰四万里。何如花间倾玉壶,壶空醉矣还歌呼。

郑珍

郑珍

(1806—1864)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FACESOHO知行者

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