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 。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水调歌头·神气精三药
宋代:夏元鼎
水调歌头
宋代:沈瀛
水调歌头(中秋饮南楼呈范宣抚)
唐代:王质
水调歌头·闻道不嫌晚
水调歌头·玉鉴十分满
宋代:陈三聘
水调歌头·我有一竿竹
水调歌头·有客念行役
水调歌头 一九七四年红五月放歌
近现代:王季思
芭蕉展大叶,晴陌木棉飞。荔枝红映江岸,南国正芳菲。
自有粤山粤水,那见工农如此,意气吐虹霓。劳动创新业,奴隶发英姿。
水调歌头 寄内
近现代:邓均吾
挂香中秋夜,千里素辉溶。如此好天良夜,翻在别离中。
遥想故园今昔,开得嫦娥镜闸,孤影叹飞蓬。有恨啼红烛,无语寄西风。
宋代:华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