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
关注
FACESOHO知行者
诗文
名句
诗人
古籍
诗文
名句
诗人
古籍
古籍名句
179/296页
主题:
不限
抒情
四季
山水
天气
人物
人生
生活
节日
动物
植物
食物
古籍
分类:
不限
论语
史记
老子
庄子
孟子
中庸
左传
六韬
素书
礼记
易传
反经
墨子
荀子
尚书
汉书
管子
孝经
列子
吴子
将苑
论衡
明史
三略
宋史
晋书
尔雅
茶经
国语
说苑
元史
隋书
宋书
文子
周书
魏书
梁书
陈书
金史
北史
辽史
南史
知言
中说
何典
中论
鬼谷子
菜根谭
三国志
三字经
韩非子
千字文
战国策
弟子规
金刚经
伤寒论
红楼梦
淮南子
商君书
后汉书
罗织经
传习录
西游记
司马法
尉缭子
水浒传
逸周书
新唐书
旧唐书
镜花缘
南齐书
人物志
列女传
三十六计
黄帝内经
资治通鉴
世说新语
吕氏春秋
增广贤文
了凡四训
文心雕龙
百战奇略
孙膑兵法
声律启蒙
幼学琼林
三国演义
颜氏家训
围炉夜话
贞观政要
孔子家语
黄帝四经
聊斋志异
小窗幽记
公孙龙子
浮生六记
朱子家训
随园诗话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太平御览
新五代史
喻世明言
旧五代史
金匮要略
明儒学案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小窗幽记·集醒篇》
解释:在花繁叶茂、柳密如织的美丽和复杂情境下,如果还能不受束缚,来去自如,才是有手段、有办法的人。在狂风骤雨的狼狈状态下还能站稳脚跟,不被吹倒,才是真正有原则的大英雄。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小窗幽记·集醒篇》
解释: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故意违背常情以自鸣清高,不如坦直的做人来得真实。
让利精于取利,逃名巧于邀名。
《小窗幽记·集灵篇》
解释:将利益让给他人,比和他人争取利益更为精明;逃避声名远比求取声名更为明智。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小窗幽记·集醒篇》
解释: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小窗幽记·集醒篇》
解释:喜欢把听到的话到处说给别人知道的人,最好少和他讲话。一天到晚喜好议论事情的人,不要和他一起计划事情。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
《小窗幽记·集醒篇》
解释: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骄慢之心,目的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
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
《小窗幽记·集醒篇》
解释:说人好话太多,就不考虑他真正的好坏;过激的话太多,就顾及不到利害得失。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小窗幽记·集醒篇》
解释:在最易令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无处不是清醒的状态;将最难以放下心怀的事放下,那么到处都是宽广的路。
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小窗幽记·集醒篇》
解释:好在口头作厌恶名利之论的人,未必真的将名利完全忘却。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小窗幽记·集醒篇》
解释:人最高的智慧的就是“难得糊涂”,凡事不要做绝,要留有余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七分正直,三分糊涂就行了。
«
1
2
...
177
178
179
180
181
...
295
296
»
296
分类
爱情
友情
离别
思念
思乡
伤感
孤独
闺怨
悼亡
怀古
爱国
感恩
庐山
泰山
江河
长江
黄河
西湖
瀑布
写风
写云
写雨
写雪
彩虹
太阳
月亮
星星
女子
父亲
母亲
老师
儿童
励志
哲理
青春
时光
梦想
读书
战争
乡村
田园
边塞
写桥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写鸟
写马
写猫
梅花
梨花
桃花
荷花
菊花
柳树
叶子
竹子
写酒
写茶
荔枝
论语
史记
庄子
孟子
中庸
左传
六韬
素书
易传
墨子
荀子
论衡
三略
说苑
文子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