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解释: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老子·德经·第四十章》
解释: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老子·道经·第三十六章》
解释: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為学日益,為道日损。 《老子·德经·第四十八章》
解释: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
解释: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道经·第十九章》
解释: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
解释: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解释: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经·第五章》
解释: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眾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老子·道经·第二十章》
解释: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